NBA风波背后的“体育文旅江湖”
2019/10/13 12:50:33
莫雷事件引起的“NBA风波”还在持续发酵,自一些媒体宣布暂停NBA季前赛(中国赛)的转播安排后,独揽NBA数字媒体转播权的腾讯体育也宣布暂停NBA赛事转播。此次“NBA风波”无论以什么样的结局收场,对这条产业链上的诸多中国投融资而言,都将产生经济上的损失。有专家预测,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作为文旅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体育大消费时代已至,只是江湖诡谲,谁执牛耳还有待观察。
美国专业篮球媒体HoopsVibe曾评出NBA五大海外市场,中国市场高居首位。NBA在中国市场年收入大约是12亿美元,占其总收入比超过10%。根据《福布斯》的统计,截至2018年2月,NBA中国的市场价值超过了40亿美元(286亿人民币),平均每支球队中国市场的价值超过1.33亿美元(9.5亿人民币)。
中国市场的贡献为何越来越大?其实在于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市场需求,中国本土的体育产业,由于发展阶段和基础体制等诸多因素,各方面水准还是相对落后,特别在国内体育产业格局中,超过70%市场规模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的体育产品生产制造方面,而核心的体育服务领域仅10%左右。这为NBA这种国际顶级联赛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良机。
渤海证券相关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9.09%;实现增加值8800亿元,同比增长12.82%。预计未来三年内,行业整体将继续维持稳健的增长水平,体育产业有望在2020年突破1万亿元。
有趣的是,体育产业,地产先行。这里面的先行者就是恒大,7年前,恒大集团大手笔介入足球领域,拉开了新一轮地产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序幕。此后,万达、富力、佳兆业、万科等主流房企纷纷涉足体育。如今,在中国篮球、足球、网球、滑雪等体育赛事上,都能看到地产资本活跃的身影;在北京、深圳等城市,不少体育场馆的运营也已归于房企;而恒大、万达则更进入青训体系。
当然,新的蓝海一定会夹带着种种问题。目前很多体育类创业项目的运营和盈利似乎并不那么理想,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很多地方意识到体育是打造形象的关键,但是体育赛事反映的文化内涵并不是当地独一无二的文化,体育赛事之后也并没有合适的落地旅游产品。说到底,就是没有好的IP,国产IP资源严重匮乏。
在发展文体旅融合的时候,很多国内公司和城市倾向于学习国外模式或是直接斥巨资购买引进海外体育赛事IP。遗憾的是,虽然通过引入国际知名赛事IP,能够获得天然的IP影响力和号召力,提高目的地国际影响力与城市形象,助力目的地开拓国际客源市场。但长此以往,缺乏知名体育赛事品牌的国内体育赛事IP市场并不繁荣,赛事的盈利情况不乐观,赛事人才储备也不足。
体育和旅游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幸福产业,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重要意义。这几年,随着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体育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推崇,已经成为了新的消费热点,形成了体验参与类、健身休闲类、参观游览类、现场观赛类等多种体育旅游的形式。
因此,未来的体育旅游除了上面讲的四个关键词,有两点需要进一步努力。
引入国际顶级IP作为顶部资源拉动产业。
广泛开展创新型群众赛事。